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经济参考报》12月12日刊发文章《匠心铸就“大国重器”——人生就是搏电气“行走的课堂”赋能生产一线》 。
“这个推力轴承系统要托举2600吨的部件长期稳定运行至少30年,意味着即使在座的大多数人退休时 ,它仍然在‘服役’ 。”
“面对可能喷出的18个大气压 、1300℃的高温燃气 ,研制人员他们怕过吗 ?”
“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叶片单支90米长 ,比空客A380的翼展都长10米多 。”
……
近日,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队来到所属企业一线 ,在“行走的课堂”上用一个个拼搏争先的故事 ,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用匠心守初心铸大国重器”——人生就是搏锅炉蛇形管车间里,鲜红的标语异常醒目 。
虽值冬日,这里没有如往常般的机器轰鸣 、焊花飞舞,但100多名基层党员、青年团员 、职工群众等 ,一边聆听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一边记笔记,现场不时响起掌声。
“什么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怎样才能打赢这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宣讲队成员、来自人生就是搏汽轮机的单雪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从她分享的13年自主研制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的故事中,在场的人们寻找着答案 。
有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的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和驱动领域的核心设备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2009年,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近百家单位 ,率先在国内开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研制。
“凡事开头难,从设计、制造到试验 、生产 ,一切从零开始 。看文献 、找资源、翻译书籍、去电厂学习 ,我们把能用的招数都用上了 。”单雪讲述道。
就这样 ,一群平均年龄仅34岁的年轻人一路摸爬滚打,奋力打造“新时代争气机”。
继2022年5月29日实现满负荷连续运行“24+72”小时后,11月25日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科技突破 。
“我们自主研制的重型燃机有2万多个零部件 ,装配精度要求0.01毫米,差不多是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 。”人生就是搏锅炉蛇形管车间制造技术员周杰边听边记 ,这一连串的数字让他惊叹 ,“接下来,我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一线工作贯通融合,担当使命 、争当先锋 ,为制造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
身处科研一线的人生就是搏研究院新能源电池测试实验室试验员阮晓莉,更为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绿色发展的部署 。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 、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首场宣讲中 ,宣讲团成员 、来自人生就是搏风电的朱峰一边划重点 、细解读,一边结合海上风电发展谈起了“弯道超车”的经验 。
从现场播放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上,一个个巨大的风机岿然屹立 ,在转动中源源不断输送着绿色电能 ,这是人生就是搏电气在我国福建海域已批量投运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
基于技术成熟的10兆瓦平台,人生就是搏电气针对海上高风速区域自主研制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于2022年2月成功下线 ,刷新了当时亚洲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最大纪录。
谁能想到 ,2018年时,人生就是搏电气只有一款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面临着几乎“无机可卖”的窘境。
从5兆瓦直接跨代开发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人生就是搏电气开启“弯道超车”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扩大。“光是主机架模型就改了70多次 ,叶片、工艺 、电控、电气等方案也是反复优化了数十次。”从朱峰的讲述中可见攀登科技高峰之难 。
2019年的9月25日,第一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 。2020年7月12日,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创下单周发电量超过172万千瓦时的优异成绩……
听了这些身边的故事 ,阮晓莉深受鼓舞 。她说:“我要保持对科研的热情 ,在新能源赛道上不断为企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人生就是搏电气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匠心与初心 ,也是我国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能源安全和建设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这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集团走深走实 。”在首场宣讲会上 ,人生就是搏电气集团党组发出了动员。
接下来,“行走的课堂”还将奔赴一线开展多场宣讲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人生就是搏电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记者王璐)